【个人简历】 王奇,男,汉族,1981年1月生,中共党员,91精品福利导航机械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第十批援疆教师,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讲师,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GYB/SYB/IYB培训讲师,累计带教12届专科生,4000余人。 14年来,他用真情与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成立“筑梦”班主任工作室,坚持五育并举,通过辅德、导学、“员”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他组织开展关爱“石榴籽”行动,为新疆、云南、贵州7000余名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提供200多个职业体验岗,助力西部教育发展;他走进直播间,化身主播,在为学生答疑解惑中,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他讲好中国故事,引导留学生“知华、爱华”。 自从事辅导员工作至今,所带班级每年都被评为校“六无”文明班级,其中3个班级被评为江苏省先进班集体,1个团支部被评为江苏省活力团支部。所带学生中何睿杰先后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曹浩被评为江苏技能状元,获“江苏工匠”称号,有多人获得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已主持省厅级课题3项,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公开发表论文9篇,获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江苏省优秀留学生辅导员、江苏省优秀班主任、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二等奖、优秀援疆教师等校级以上荣誉40余项。 作为援疆教师,他深入学生,广泛调研,精准施策,探索标准化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与教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援疆事迹被江苏援疆伊犁官微报道。作为专职辅导员,他创新工作模式,提高育人实效。他倡导的“五层五式”党支部学习工作法及班级分层管理模式起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组织开展的“关爱地球从我做起”主题党日活动入选常州市《百件实事 百项活动汇编》;组织撰写的“对接式、组团式、研学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获评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秀案例;提出的“三双四共五对接”培养模式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获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案例一等奖,被中国教育报全文刊发。作为留学生辅导员,他为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培养了一批“知华、爱华”的国际友人。
【工作思路】 王奇时刻秉承“服务奉献,爱护陪伴”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用细致周到的服务,积极有效的教育,严格规范的管理,科学合理的引导和公平公正的激励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育人实效】 一、不负韶华,助力西部教育发展 女儿刚满10岁,身为家里顶梁柱的王奇在接到组织的任务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援疆之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他在全院学生中开展调研,在对6265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标准化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与教官协同育人机制。他为全院300余位班主任作了“用心工作,用爱育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主题讲座。班主任普遍反映经过研讨和学习后,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了,与学生交流也有了更多的方式方法,班级管理成效显著。 为增进民族团结,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王奇组织学生开展弘扬抗“疫”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爱我的祖国等主题征文,一批学生受抗“疫”精神感召,纷纷加入抗“疫”队伍,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王奇与学院骨干教师结对子,助力颜岩团队获评新疆自治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王奇经常请学生吃饭、聊天,及时鼓励学生做有意义的事,学生有了问题和想法都愿意和他交流,许多问题在聊天中得到解决,在平常而又暖心的交流中,民族团结的纽带更加坚韧和坚固。 除了与结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关心关爱外,王奇还连点成线、以点带面地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他带领格桑花开筑梦团为新疆、云南、贵州7000余名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提供200多个职业体验岗。通过讲座,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了目标。班主任都说,孩子们现在心里有爱,眼中有光,感觉一下子长大了。 二、创新工作模式,提高育人实效 (一)倡导“五层五式”党支部学习工作法。对普通学生采取问题式学习法,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解决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对入党积极分子采取主动式学习法,通过主题团日、分党校等活动让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了解党的知识及要求;对党员发展对象采取互动式学习法,通过挖掘、学习身边的榜样,让党员发展对象在学习身边榜样的同时提升自我;对预备党员采取实践式学习法,通过党员示范岗、社会志愿服务等平台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对正式党员采取研究式学习法,发动党员梳理学习、实习中的突出问题,形成可行性方案并推广,提高党员的综合能力。 (二)构建“三双四共五对接”培养模式。聚焦制造强国战略,服务区域制造转型升级,构建“三双四共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三双”即学校与企业“双主体”管理、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学习、企业与学校“双导师”培养,“四共”即专业共建、导师共聘、资源共享、学业共评,“五对接”即“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学生与员工对接、评价与就业对接”。项目实施惠及学生2000余人,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半年后的平均就业竞争力指数为91%、就业率为98%以上,86%以上学生就职于行业知名企业,相关事迹被中国教育报、中国城市网报道。 (三)主张班级活动“多而活”,让学生在比学赶超中提升自我。为了增加班级凝聚力,抢占大学生教育的主阵地,他要求学生每月都要开展活动,对满意度高的活动予以奖励。这样,时间久了,学生的兴趣广了、班级的凝聚力强了,学生也在活动中得到了较好锻炼。 狠抓学风建设是王奇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他以教风促学风,以服务育学风,以榜样带学风,以活动润学风,注重与专业老师协同育人,对于学习困难的同学,成立一对一帮扶小组,通过系列活动强化学生养成教育。通过齿轮大讲堂,技能竞赛,21天习惯养成,优秀学风宿舍、成长周志评比等活动营造优良学风,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三、讲好中国故事,引导留学生“知华、爱华” 机制GJ1831班共有26名学生,分别来自5个不同国家,他们汉语基础不好,为了让他们尽快掌握汉语并适应中国生活,王奇为每个留学生找了一名中国小伙伴,在提升汉语水平的同时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每逢中国传统节日,王奇都会向留学生介绍节日的由来及习俗,有时还会组织他们包粽子、品美食、秀厨艺、用中文讲好中国故事等,让留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感悟中国文化,增强对中国的认同感。2021年毕业后,他们大部分选择了在当地的中资企业上班,中国已经成为了他们无法割舍的第二故乡。
【经验总结】 一、转变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意识 强调服务不是放松管理、不抓教育, 而是以服务的视角看管理和教育。在教育和管理时要考虑学生在想什么,要尝试着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想怎么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和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做好本职工作,强化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有了责任意识,就会想方设法的把学生带好,把事做好。有了责任意识,再大的困难都能想办法克服。没有责任意识,就没有积极的态度和工作热情,工作起来只求应付,不会深入研讨和主动创新,工作水平也会停滞不前,工作成果就不会尽如人意。 三、以爱育爱,助力学生幸福成长 孔子说过“仁者爱人”,高尔基也提到:“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作为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东西就是爱。爱,既是班主任一种职业高尚品质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